上高地是日本的著名賞楓景點,明治時期,為了發展近代化,明治政府雇傭了許多外國工程師。其中,英國冶金工程師William Gowland于1877年7月登上了槍之嶽,在雜誌中記錄使用了“Japan alps”這一表述, 從而成為了今天“日本阿爾卑斯山脈”的詞源。
當我們終於到了現在之後,才真正體會日本人口中:「此等的美景是神賜予我們的禮物」,是多麼貼切的形容。
上高地日語叫做Kamikouchi,位於長野縣西部,梓川上游,海拔約為150公尺的盆地,被穗高連峰、燒岳、常念山脈等環抱著,一入冬就全被冰雪覆蓋,落葉松四季分明,秋天成金黃,冬天葉片落盡,等到來春再長新芽;加上大正池、田代池、明神池等分佈在其間,與高聳的各山群的雄姿一起構成了極美的景色。
日本政府為了保護上高地的森林原貌,目前已全面禁止私人汽車的通行,上高地本身也被指定為自然保護區和國立公園,於是我們接下來必須步行約7公里的路程,但當我們第一眼看到大正池時,燒嶽與穗高峰巒倒映在湖面上,大自然的純淨已讓我們忘了之後的辛苦。
被白雪覆蓋的穗高峰巒,我們來的季節剛好可以看到三段景,雪冠-黃葉-楓紅,真是太感動了。
因為晨光的關係,湖水的倒影呈現一片的藍。
秋色的山脈與大正池相映。
剛好有一塊黃成心型的區域,非常可愛~
家人在日本阿爾卑斯山下的合影,拍照人-我。
其實上高地的代表顏色並不是楓紅,而是金黃色的杉木,當一整排高聳參天的杉林變成金黃色時,就是上高地最美的時候了。
當然也有各式各樣的植物,個自展現四季變化的風情。
梓川上有很多野鴉,完全無視人潮,逕自整理自己的羽毛,事實上周圍有近10隻專業相機的炮筒對著牠們,然而牠們一點也不受影響,還愛現的很。
沿著大正池往下走,會逐漸來到淺灘的地方。
一路上都是樹木包圍,可以充分享用芬多精。
在森林中行走時,眼前忽然豁然開朗,田代池便呈現在眼前。
田代池周圍的植物非常豐富,在夏季,蓮花、杜鵑花、細杆羊鬍子草群落顯得異常美麗,而晚秋季節則在霜的渲染下,變得滿目雪白。
由於有地下湧泉,因此即使在冬天,田代池也不會結冰,但由於霞澤嶽不斷注入的泥砂,使得田代池正在逐年縮小。而且池底的枯葉等逐漸堆積,因此有些地方已經變成濕地。
之後我們又繼續往下一個景點前進,但其實所有的地方都有美麗的風景可以欣賞,而雪白的山頂一直都在畫面中。
一家人又停下來拍照留念,天氣很好,但是溫度卻是非常的冷冷冷,旅行社告訴我只要帶一件薄外套就好,害的全團行李箱最小的我只好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身,還是凍未條。
滿山都是人,還有日本小姐踩著高跟鞋來,真是太厲害了。
接著我們並沒有選擇走穗高橋,而是沿梓川前進,近距離的觀賞梓川的風貌。
梓川的岸邊有上高地溫泉旅館,聽說要半年前就開始預約才有希望住到,不過要能住在這種地方的話,我也是願意排隊啊~
這間就是上高地溫泉旅館。
這間是上高地清水屋酒店,全部房間面向梓川,可欣賞到美麗絕倫的景致。
梓川的水遠看是藍綠色的,近看則清澈見底,一點雜質都沒有,日本人對自己本土環境的維護的確很用心。
下一個點便是我們此行的終點-河童橋了,但在那之前還有一大段金黃色的樹林,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。
最後終於走完7公里的路程,來到上高地觀光中心,買土產與上廁所就很忙了,結果河童橋反而沒注意看。
雖然上高地的美景令人難忘,但行程還是要繼續,所以我們只好告別這塊”神賜予我們的土地”,從大正池到河童橋,其實我們只走了一半的路,後面還有明神池和明神橋等景點,如果下次自助遊,我會安排一整天都在裡,好好慢慢的欣賞上高地的完整風貌~
第二天待續
- Nov 09 Fri 2007 11:36
2007日本北陸紀行-第二天(上高地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